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 “人工智能 +” 行动的意见》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量,其技术发展愈发成熟,与各行业的协同共进速度不断加快,“人工智能 +” 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 “持续推进‘人工智能 +’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
一、核心目标
加速AI技术落地:抓住人工智能加速迭代的机遇,推动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发挥中国优势:依托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超大市场规模、丰富应用场景,促进AI普及与深度融合。
构建良性循环:形成 “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 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关键措施与方向
1. 政府与国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被要求率先垂范。
2. 具体方式:通过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支持AI技术落地。这为技术验证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平台。
3. 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
强化基础要素供给: 重点加强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的支撑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预计将在财税、金融、采购等方面出台更具体的扶持政策。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强调培养和吸引高水平AI人才。
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 鼓励开放协作,促进技术共享和产业共同繁荣。目标是为AI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坚实支撑。
三、提升安全能力与治理水平
认识到AI发展伴随的安全挑战(如伦理、隐私、安全风险等)。
目标是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动态敏捷: 能快速响应技术发展和新出现的问题。
多元协同: 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共同参与治理。
四、政策传递的核心信号:
国家战略高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人工智能+”行动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署。
应用驱动导向: 政策重心明确指向规模化、商业化应用落地,强调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发挥中国优势: 特别强调利用中国庞大的市场、丰富的场景和完整产业链来加速AI发展。
创新生态建设是基础: 将算力、算法、数据、人才、开源生态和政策支持视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需要系统性加强。
发展与安全并重: 在大力推动应用的同时,高度重视AI安全和治理,要求建立适应技术特点的治理体系。
政府国企先行: 公共部门和国有资本被赋予带头开放场景、推动落地的责任。
该文件标志着中国在国家层面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在于通过政策引导、生态构建和场景开放,加速AI技术的大规模实际应用(“人工智能+”),同时前瞻性地布局安全治理,以期实现创新、应用与安全的良性循环,巩固和提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优势。